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jinxianshu123的博客

詩才堪與名流和 譯筆敢教高手惶

 
 
 

日志

 
 

转引:经典重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缺点分析  -周建新  

2010-05-18 14:02:3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的154首十四行诗(Sonnet)代表英语十四行诗的最高峰,一向为时人推崇。到目前为止,汉语全译本已达11本,选译本则更多。著名的译者有朱生豪(1912-1944)、朱湘(1904-1933)、屠岸(1923-)、梁宗岱(1903-1983)、杨熙龄和梁实秋(1903-1987)等。其中,最广为传诵的当属第18首,其美妙的比喻,精致的措辞和热烈的情怀,不知令多少学者和诗人叹服,赏析文字者莫不称颂其妙。然而,一般读者对该诗的看法如何呢?笔者给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教授英诗几年,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对莎氏十四行诗第18首表示欣赏的寥寥无几。经典诗歌不受大众欢迎是常见现象,人们往往归咎于时代和社会,或者归咎于读者,却很少对作品本身进行再审视,因为它们是“经典”。然而,笔者认为,有时经典作品本身的缺陷也是其不受大众欢迎的原因之一,以莎氏十四行诗第18首为例,以往从未有人指出过它的缺点,但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得来的体会,认为它至少有两大缺点,一是在音韵方面,其韵脚、头韵和韵格均不同程度的破坏了诗歌的音美和形美;二是某些比喻和描述的平淡或离奇破坏了诗歌的意美。

一、音韵参差,破坏了音美和形美全诗的基本格律是五音步抑扬格(iambic pentameter),包括三个四行组(quatrain)和一个对偶句(couplet),采用典型的莎氏十四行的韵式,即abab cdcd efef gg。但本诗音韵并不十分齐整。
在韵脚(end rhyme)方面,第二行的temperate与第四行的date押韵,但两个词的重音位置却不同,这一韵就既非阳韵(masculine rhyme)也非阴韵(feminine rhyme),显得不伦不类,与其它严整的韵对比,这一韵念起来令人颇感突兀,破坏了诗歌的音韵美。

     头韵(alliteration)方面,第六和第七行都以And 起头,形成头韵,但这两个并列的简单陈述句从意义上看,造成了语意在同一水平上徘徊而不是递进,而且用相同的And起头使两句不仅在语意也在形式上显得拖沓而无变化,破坏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形式美。

韵格(meter)方面,五音步抑扬格的诗歌是常有破格的,特别是在诗歌首行的第一个音步,经常是前重音后轻音。适当的破格可使诗歌免于呆板,增加变化,使音韵更显其美。但过多的破格就会打乱诗歌的格式,使其音律显得零碎,给诗歌带来负面影响,本诗即是如此。第一行“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中的“thee to”是无法按轻重音的顺序来念的,第二行“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中的两个more是强调,要念重音,因此这一行的韵格就不是抑扬格了。第六行“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中前两个音步的轻重音位置是模糊的。第十行“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中的第一个音步可以看作是破格,第十一行“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中的“Nor shall Death brag”重音和轻音顺序应是“重轻重重”,也不是抑扬格。可见,本诗因为破格过多,格律形式有点混乱,诗歌齐整的音韵美受到了损害。实际上,学生也经常反映这首诗歌读起来有些地方很拗口,主要就是因为韵律破格太多所致。

二、比喻和描述有时平淡或离奇,破坏意美
      诗歌之美,不仅体现在音美和形美上,而且还有语意层面的美。通过语法、词汇或使用比喻等,可以建构诗歌的意美。本诗中有美丽的语言,如“darling buds of May”(五月的嫩蕊)、“eternal summer”(长夏)、“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在他的暗影里蹉跎),但也有平常的比喻和描述,如诗中将“你”比喻为“夏季”,把太阳比成“天上的眼睛”,有“金色的面容”,这当然不是平淡的描述,但至少也不是新鲜的。而说死神能“夸口”,这种拟人的手法多少有些平淡了。诗中又说夏天有“租期”,租期又“太短”,则令人感到有些陌生,难有美感了。时光匆匆是人人皆知的常识,诗中用复杂的表述来说明浅显的道理,很难令人感到亲切,这样的比喻并未达到增强表现力的效果。这种将简单复杂化从而使人产生隔膜的例子还有“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以及“that fair thou owest”。而“And every fair from fair”则让一般读者感到很抽象,难以理解。“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也是一句很平常的散文句。

       以上所述,是莎氏十四行诗第18首在诗艺上的缺陷。当然诗中古雅的用词和句法也会给普通读者带来阅读上的不适,但这是古今语言演变造成的隔膜,并非诗歌本身的原因,正如其多个汉译文,现在看起来也有时代距离感一样。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是一首经典诗歌,其美妙自不待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检视和观察,认识其缺点和不足,以避免盲目吹捧和过度美化,应该是对待文学经典的更全面因而是更可取的方法。
  
  参考文献:[1]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十四行诗[M].台湾:远东图书公司,1968.
                             [2]杨熙龄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5.
                 [3]梁宗岱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11.
               [4]屠岸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6.
            [5]曹明伦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6]虞尔昌(朱生豪的大学挚友)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M].台北:台北世界书局,1996.
                  [7]辜正坤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9.
                                           [8]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十四行诗(英汉对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1.
                            [9]金发燊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10]王勇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英汉对照)[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2.
                              [11]李鸿鸣译.十四行诗(英汉对照)[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12.

(作者:周建新,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评论这张
 
阅读(2461)|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